汉武帝刘彻自知天命不长,准备退出历史舞台。这么一个牛逼的君主,史家难免要评价一番功过。班固美其雄图大略,非其不恭俭。司马光则要更加刻薄一点,却很中肯:
“孝武穷奢极欲,繁刑重敛,内侈宫室,外事四夷,信惑神怪,巡游无度,使百姓疲敝,起为盗贼,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。然秦以之亡,汉以之兴者,孝武能尊先王之道,知所统守,受忠直之言,恶人欺蔽,好贤不倦,诛赏严明,晚而改过,顾托得人,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!”
秦皇汉武,以及毛泽东都是一类人,生命力旺盛,欲望强烈,意志坚定,理想主义,都是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主。至于“穷奢极欲,繁刑重敛,内侈宫室,外事四夷,信惑神怪,巡游无度”等等无非都是里比多的外化而已。这类人都是聪明能断,但副产品是刚愎自用。所以能够尊“先王之道,知所统守,受忠直之言”是一剂天生的良药,否则这类永动机很容易把整个国家拉下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从身后事来看,秦始皇明显准备不足。之前已经提及,镇压反革命不够彻底,杀人杀少了,这是秦所以灭亡的重要原因。秦皇临死受人蒙蔽,顾托奸臣辅佐幼子,也是难辞其咎。汉武则有充分的准备时间,“巫蛊之乱”其实也是福祸相依,乱一乱也好,牛鬼蛇神自己跑出来,还是满门抄斩,满门抄斩,外加满门抄斩。只要老头子对局势有绝对的掌控,没什么大问题。在扫除这些坏分子之后,再捡拔霍光,金日磾托孤就要稳妥得多了。
汉武晚年虽然横征暴敛,导致农民起义不断,可是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。秦皇则不然,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六国余孽其心不死,秦之所亡,不可不慎。毛主席自然是熟读《通鉴》,权谋之深,天下无出其右。当时建国的外部形势更类似于秦皇而不是汉武。所以一个类似“焚书坑儒”的反右之后,再来一个类似“巫蛊之乱”的文化大革命,生怕无产阶级政权不够稳定。1966年6月,毛主席,秘密住进滴水洞,准备进行文化大革命,期间赋七律《有所思》一首:
正是神都有事时,又来南国踏芳枝。
青松怒向苍天发,败叶纷随碧水驰。
一阵风雷惊世界,满街红绿走旌旗。
凭阑静听潇潇雨,故国人民有所思。
不知毛主席的“有所思”都会思些什么。“凭阑静听潇潇雨”一句,若闲庭信步于滔滔风雨之中,自信还是满满的。可是从结果来看,是弊大于利。就“晚而改过,顾托得人”而言,其又不如汉武了。